水体溶解氧高低说明了什么,一年四季,一天24h溶解氧的变化怎样?
当前位置:达安首页>常见问答
更新时间: 2025-02-24

          河道中溶解氧(DO)的高低是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溶解氧受到气温、水流速度、污染物排放量、植物光合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溶解氧通常伴随着良好的生态条件,而低溶解氧反映水体污染和生态失衡。溶解氧高


水质良好:高溶解氧通常表明水体清洁,没有过量的污染物。这种情况下,有益微生物和水生动植物可以正常代谢和生长。

生物多样性丰富:溶解氧高有利于鱼类、虾类和水生植物的生存,支持较高的生态多样性。

自净能力强:高溶解氧的河道有较好的自净能力,可以更快地分解污染物,维持水质平衡。


溶解氧低

水质污染:低溶解氧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如含氮、磷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夜间藻类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下降。

生物死亡风险增加:溶解氧低会导致鱼类和其他需氧生物窒息死亡。缺氧也会抑制一些微生物的活动,阻碍有机物降解,形成恶性循环。

还原环境形成:低溶解氧可能使河道逐渐形成还原环境,使得铁、锰等金属离子被释放到水中,进一步降低水质。


那么一天之类,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如何呢?

河道中的溶解氧(DO)浓度在一天内通常会经历明显的变化,这主要受光照条件、生物活动和水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河道中溶解氧的变化对于水质管理和生态保护至关重要。低溶解氧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因此在监测水质时,需要特别关注夜间和清晨溶解氧的最低值。


白天

上午:随着太阳升起,光合作用开始增强。水生植物和藻类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导致溶解氧浓度逐渐上升。

中午至下午:光合作用达到高峰期,溶解氧浓度通常在午后达到最高值。这是因为光照最强,水温上升也会增加氧的溶解能力,但过高的水温又可能导致氧的饱和度下降。

夜间傍晚:随着太阳落山,光合作用减弱并最终停止,但呼吸作用仍在继续,消耗氧气。此时,溶解氧浓度开始下降。夜间到清晨: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持续消耗氧气,而没有新的氧气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因此,溶解氧浓度在清晨往往降到最低点。


溶解氧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对氧气的溶解度有很大影响,高温可降低溶解氧的溶解度。有机物含量:河道中有机污染物增加会导致微生物分解时消耗大量氧气,降低DO。水流速度:较快的水流有助于混合和空气交换,提高溶解氧。植物和藻类数量:植物和藻类越多,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越多,但过度藻类繁殖(如水华)也可能导致夜间氧耗尽。


一年四季,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如何?

在一年四季中,河道的溶解氧浓度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受温度、生物活动、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面详细分析各季节溶解氧的变化特征:

1. 春季(3-5月)

溶解氧特征: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主要原因:水温逐渐回升,但尚未达到夏季高温水生植物开始复苏,光合作用逐渐增强水体对氧气的溶解能力提高DO浓度:通常在6-8 mg/L之间

2. 夏季(6-8月)

溶解氧特征:波动较大,存在极端情况主要原因:高温降低氧气溶解度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旺盛生物代谢活跃,氧气消耗增加DO浓度:白天可达9-12 mg/L夜间可能降至4-5 mg/L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缺氧

3. 秋季(9-11月)

溶解氧特征: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水温下降,生物活动减弱植物光合作用减少落叶等有机物增加,微生物分解消耗氧气DO浓度:5-7 mg/L

4. 冬季(12-2月)

溶解氧特征:相对稳定,但浓度较低主要原因:低温增加氧气溶解度生物代谢活动大幅降低水面结冰可能限制空气与水体交换DO浓度:6-8 mg/L

热门关键词:过程尝水反监测仪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表、水质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