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DMA分区计量,对管网水质有何影响?
当前位置:达安首页>常见问答
更新时间: 2025-03-21

建立DMA分区就要永久关闭边界阀,这与通常完全开放的管网系统相比,会形成更多的死端,关闭的阀门数越多,产生的水质问题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关闭的阀门不在现有水力学平衡点。

通过定期冲洗管道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一开始设计时就要考虑,确定不要让水质恶化。


问题解析

01.死端问题形成

关闭边界阀后,部分区域可能出现死端(Dead Ends),导致水流停滞或水龄延长。这会导致:

余氯消耗加速,生物膜生长。

管道沉积物累积并重新悬浮,影响浑浊度和色度。

局部滋生微生物或腐蚀产物。

02.边界阀与水力平衡的关系

如果关闭的阀门不处于水力学平衡点,就可能导致:局部水压波动异常。流向不合理,导致某些管段水流速度过慢或形成滞留区。供水不均,用户可能感知到水质变化或压力问题。

03.用户水质投诉的敏感性

用户对水质的主观感受包括色度、浊度、味道和气味等,死端问题可能加剧这类感知,尤其是突发性水质问题会放大投诉风险。

04.漏损控制与水质管理的冲突

DMA建立的初衷是通过分区管理和压力控制减少漏损,但这种改造可能与水质管理的目标相冲突。例如,漏损控制更关注水量和压力,而水质问题则更复杂,涉及水龄、水流动态和管网材料等多方面。


解决方案与设计建议

01.优化DMA分区设计

边界阀的位置合理化:在关闭阀门前进行充分的水力模拟,确保分区内流向明确、水流均匀,并尽量减少死端的形成。

分区规模适当:避免分区过大或过小。过大可能导致水质管理复杂化,过小可能增加边界阀数量。

流向灵活性设计:确保分区间有一定数量的可控阀门或旁路,以便在必要时调整水流,减缓水质问题。

02.引入边界阀功能的用水设施

利用消防栓或其他供水设施的双阀功能,可以在不影响分区管理的前提下,保留一定的流动性,降低死端风险。

可结合流量监测设备,确保此类设施在非紧急情况下仍能维持一定的流速。

03.定期管网冲洗和维护

针对潜在的死端区域和低流速区域,定期冲洗管道是必须的。可以采用高压冲洗或水力冲刷的方式,保持管道内壁清洁。

建立冲洗计划,特别针对用户投诉较多的区域,做到定期排查和优化。

04.实时水质监测

在分区边界和死端区域部署水质监测设备(如余氯、浊度、色度传感器),通过数据分析快速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

利用远程监控和大数据技术,动态优化分区内的水力调配。

05.提高用户沟通与反馈效率

在实施DMA分区时,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分区改造可能带来的短期影响及长期益处。

建立快速投诉处理机制,针对用户反映的水质问题及时响应,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原因并解决。

06.兼顾漏损控制与水质保护的平衡

在实施漏损控制时,同时考虑水质管理需求。例如,不单纯通过压力降低减少漏损,还需确保压力足以维持流速,避免滞留区形成。


长远管理策略

1.智能DMA建设

将传统DMA与智能化技术结合,通过实时监控和模型预测,在实现漏损控制的同时动态调整分区运行参数,减少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2.动态分区

实施动态分区管理技术,根据供水需求、用水模式和水质变化灵活调整边界阀的开关状态,保持水力平衡和水质稳定。

3.材料与管道升级

针对老旧管网进行材料升级(如抗腐蚀管材、内衬管道等),减少生物膜和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降低冲洗频率和维护成本。

总结

         建立DMA分区确实可能导致水质问题的增加,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动态管理和充分维护,可以有效减缓负面影响。关键是平衡漏损控制与水质保护目标,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用户沟通机制,既实现漏损目标又确保水质安全,减少用户投诉的发生。

热门关键词:过程尝水反监测仪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表、水质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