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智慧水务场景下,水质监测应该怎么选?
当前位置:达安首页>常见问答
更新时间: 2024-08-06

供水 | 自来水厂

      自来水厂的水质监测是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一般自来水厂的水质监测主要关注监测参数、监测频率、监测点位、监测设备、数据分析与记录。

01.jpg

主要监测因子:

      主要监测因子包括浊度、pH,余氯为自来水的基本监测指标,除此之外还包括溶解氧、大肠杆菌、重金属含量等。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水质的基本情况和卫生状况。

监测点位:

1. 原水进水口:监测自来水厂原水的水质情况,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地的水质参数,如悬浮物浓度、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指标等。

2. 净化处理工艺节点:监测自来水厂各个净化处理工艺的出水质量,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的关键参数,如悬浮物浓度、溶解氧、浊度、水质指标等。

3. 正常供水口:监测自来水厂正常供水的水质情况,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和居民需求。此处通常设置在自来水厂的出水口或者供水管网的关键节点。

4. 送水管网节点:监测自来水厂供水管网中的水质情况,包括水压、水温、余氯含量、微生物指标等,以确保水质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卫生安全性。

5. 用户端监测:在一些关键的用户端设置监测点位,例如学校、医院等对饮用水质量要求较高的地方,对自来水供水进行额外的水质监测。

监测设备:

pH计:用于测量水样的酸碱性。它基于玻璃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来测定水样的pH值。pH计是常用的水质监测设备之一,用于判断水样的酸碱度。

溶解氧仪:用于测量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溶解氧仪通常基于氧分子的电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来计算水样中的溶解氧浓度。

浊度计:用于测量水样中悬浮物的浓度。浊度计通过测量光线在水样中的散射程度来评估水样的浑浊程度,常用于评估水质的清澈度。

余氯/总氯检测仪:用于测量水样中的氯含量。氯含量检测仪通常基于氯离子与特定试剂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光学性质变化来计算水样中的氯含量。

重金属分析仪:用于测量水样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如铅、汞、铬等。重金属分析仪通常基于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原理,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或发射来计算水样中重金属的浓度。

02.jpg

供水 | 二供泵房

      二供泵房的水质监测主要是为了确保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和稳定。以下是二供泵房水质监测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监测参数:二供泵房的水质监测参数通常包括浊度、余氯含量、PH值、温度、微生物指标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和卫生安全性。

监测设备:选择适用的水质监测设备和仪器,如浊度计、余氯检测仪、pH计、温度计、微生物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应具有准确、可靠的性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点位:通常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水泵进出口、管网关键节点等位置。这些点位可以全面了解二供泵房的水质状况,包括供水水质、水泵运行状况等。

应急响应:如果监测到水质异常或超标,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停用相关水泵、调整处理工艺、增加消毒剂投加量等,保障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

 

排水 | 污水厂

      污水厂的水质监测是为了确保污水处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出水的环境安全。

进水口监测:对污水厂进水口进行监测,了解进水水质的基本情况,包括水量、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等。这可以帮助判断进水的质量和对处理工艺进行调整。

处理工艺节点监测:监测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节点,包括沉淀池、好氧处理池、厌氧处理池、二沉池等。监测参数包括悬浮物浓度、溶解氧、污泥界面、pH值、ORP等。这可以评估处理工艺的效果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出水口监测:监测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质量,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和环境要求。监测参数包括悬浮物浓度、COD、氨氮、总氮、总磷、溶解氧、pH值等。这可以评估污水处理的效果和出水的环境安全性。

03.jpg

排水 | 泵站

      由于污水进水源头的不可控性,以及缺乏对输送水质的监控,厂区内进水虽安装有水质检测仪表,一旦有超标污水进入厂区,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基本为时已晚。所以,在污水泵站安装在线监测仪表,对输送的污水水质进行过程监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浅谈城市污水泵站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表的必要性”《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年第8期

泵站水质监测

一般可在泵站安装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溶解氧、pH值

污水厂水质监测应遵循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没有专门的国家标准针对排水泵站的水质监测,但可以参考以上标准以及当地的法规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和方案,以确保排水泵站的水质安全和符合相关要求。

 

排水 | 排水管网

市政排水管网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具有流量变化大、流态复杂、水质恶劣、设备安装环境差等特征。

排水管网水质监测一般根据各功能区进行自主监测。

04.jpg

排水 | 地表水质监测

      地表水水质监测是为了评估地表水体的水质状况,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地表水包括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沿海近海、洼地湿地等,下面是水质监测的要点:

1. 监测参数:地表水水质监测通常涉及多个参数,包括溶解氧、浊度、pH值、电导率、总悬浮物、总溶解固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这些参数可用于评估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2. 监测点位:

2.1 根据不同的水体类型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例如,河流、湖泊、水库、沿海海域等,每种水体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受污染的特定情况。

2.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以能够全面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考虑水体的流动情况、深浅、宽度、水力条件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和位置进行监测。

2.3 考虑潜在的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选择离污染源较远的监测点位,以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

2.4 考虑水体的不同利用功能和重要用途,如饮用水源、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选择相应的监测点位。

2.5 确保监测点位布设合理,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能够覆盖整个水体系统,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等关键位置。

3. 监测频率:地表水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监测频率可以根据监测目的、季节变化和地方要求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监测是常见的做法。

4. 监测设备:选择适用的水质监测设备和仪器,如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溶解氧仪、浊度计、pH计、电导率计、化学分析仪器等。

地表水对于人类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它是人类饮用水、灌溉水、工业用水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来源。

通常应遵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18)

 

水利 | 农业灌区

灌溉水质标准,是为防止土壤和水体污染及作物质量下降而规定的对灌溉水质的要求。

农业灌区水质监测通常包括多个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氨氮、硫酸盐、硝酸盐、总磷、重金属等。

监测点位通常包括灌溉水源、灌溉水渠、灌溉水质接口和农田根系带等位置。这样可以全面了解灌溉水的水质变化和农田的水质状况。

灌区的水质监测一般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

热门关键词:过程尝水反监测仪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表、水质监测站